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(中等职业教育)

2025-03-28 17:11:42 |  作者:dzjdadmin |

1   概述

为适应科技发展、技术进步对行业生产、建设、管理、服务等领域带来的新变化,顺应 装备制造行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的新趋势,对接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 式下电工、机修钳工、机床装调维修工等职业的新要求,不断满足装备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 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,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遵循 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,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编制要求,制订本标准。

专业教学直接决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,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依 据。本标准落实中职基础性定位,推动多样化发展, 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 教学的基本标准,学校应结合区域/行业实际和自身办学定位,依据本标准制订本校机电技术 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,办出水平,办出特色。

2   专业名称(专业代码)

机电技术应用(660301

3   入学基本要求

初级中等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

4   基本修业年限 三年

5   职业面向

 

所属专业大类(代码)

装备制造大类(66

所属专业类(代码)

自动化类(6603

对应行业(代码)

通用设备制造业(34),金属制品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(43

主要职业类别(代码)

电工(6-31-01-03)、机修钳工(6-31-01-02)、机床装调维

修工(6-20-03-01)、机电设备维修工(6-31-01-10

主要岗位(群)或技术领域

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、调试、运行、维护, 机电

产品维修与检测,机电产品售后服务 ……

 

职业类证书

数控车铣加工、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、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

维、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、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、可编程

控制器系统应用编程、智能制造设备操作与维护 ……

 


 

 

6   培养目标

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承技能文明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有 良好的人文素养、科学素养、数字素养、职业道德, 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 精神,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、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,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, 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,面向通用设备制造行业,金属制品、机械和设备修理行业的 电工、机修钳工、机床装调维修工、机电设备维修工等职业,能够从事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 线的安装、调试、运行、维护,机电产品维修与检测,机电产品售后服务等工作的技能人才。

7   培养规格

本专业学生应全面提升知识、能力、素质,筑牢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类通用技术技能基 础,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(群)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,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总体上须 达到以下要求:

1)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,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 主义思想为指导,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、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 民族自豪感;

2)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、行业规定,掌握绿色生产、环境保护、 安全防护、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, 了解相关行业文化,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,遵 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,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;

3)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、历史、数学、外语(英语等)、信 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,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,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;

4)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、文字表达能力、沟通合作能力, 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 团队合作意识,学习 1 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;

5)掌握机械制图、机械基础、电工基础、电子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;

6)掌握电机与变压器、低压电器与 PLC、气动与液压传动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;

7)掌握机械拆装与调试技能,具有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类常用工量具、仪器仪表的能力;

8)掌握电工、装配钳工、机床装调工、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等技术技能, 具有机电设 备安装调试、机床电气故障维修能力;

9)掌握自动化生产线安装、调试与运行维护技术技能,具有完成自动化生产线安装、 调试、运行维护的能力;

10)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,具有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;

11)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,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;

12)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 1 项体育运动技能,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、卫生习 惯和行为习惯;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;

13)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,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、审美能力,形成至少 1 项艺术特长或 爱好;

14)树立正确的劳动观,尊重劳动,热爱劳动,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


 

养,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弘扬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、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。

8   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

8.1    课程设置

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。

8.1.1    公共基础课程

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。

应将思想政治、语文、历史、数学、物理、外语(英语等)、信息技术、体育与健康、  艺术、劳动教育等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。将党史国史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国家安全教育、 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、创新创业教育等列为必修课程或限定选修课程。

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。

8.1.2    专业课程

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、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。专业基础课程是需要前置学习的 基础性理论知识和技能构成的课程,是为专业核心课程提供理论和技能支撑的基础课程;专业 核心课程是根据岗位工作内容、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的课程,是培养核心职业能力的主干课程;专 业拓展课程是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的课程,是提升综合职业能力的延展课程。

学校可结合区域/行业实际、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需要自主确定课程,进行模块化课程设计, 依托体现新方法、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标准的真实生产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等,开展项目式、情 境式教学,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课程教学的数字化转型。有条件的专业,可结合教学实际, 探索创新课程体系。

1)专业基础课程

一般设置 4  门。包括:机械制图、机械基础、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、电子技术基础与技 能等领域的课程。

2)专业核心课程

一般设置 8  门。包括:气动与液压传动、传感器技术应用、电机与变压器、低压电器与 PLC、电气识图、机床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、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、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 试等领域的课程。

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

 

序号

课程涉及的 主要领域

典型工作任务描述

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

 

 

 

 

1

 

 

 

气动与液压

传动

① 根据各种气动、液压元件图形 符号和回路图选择气动、液压元件 并安装。

② 根据生产要求设计绘制气动、 液压系统图。

③ 气动、液压系统安装、调试、 使用及常见故障处理

① 掌握气动与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。

 能识读和绘制常用气动与液压元件 图形符号。

③ 能读懂气动与液压基本回路图,并能 根据回路要求选择适合的气动、液压元件; 能排除气动、液压回路简单故障

 


 

续表

 

序号

课程涉及的 主要领域

典型工作任务描述

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

 

 

2

 

传感器技术

应用

 正确选用常用传感器。

② 常用传感器的接线、线路检测 与故障处理。

③ 检测与使用新型传感器

① 理解和熟悉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、 基本结构及相应的测量电路和实际应用。

 了解新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, 掌握常用传感器的测量方法

 

 

3

 

 

电机与变压器

① 检测常用电动机、变压器。

② 变压器的单机、联动运行。

 电动机的运行、调速、制动。

④ 常用电动机、变压器故障诊断 与排除

 掌握变压器、异步电动机、直流电动机 的结构、原理、主要特性、使用和维护知识。

 理解同步电动机和特种电动机的基 本概念。

 能进行电动机的故障判断、分析和处理

 

 

 

 

 

4

 

 

 

 

低压电器与

PLC

 

 

① 低压电器检测与故障处理。

 根据 电路图正确安装电气控 制系统。

③ 用编程软件编制 PLC 程序。

PLC 的运行及故障检测

 掌握常用低压电器使用方法及基本 电气控制线路连接方法。

 了解 PLC 编程与接口技术、常用 PLC 的结构。

 掌握常用 PLC  I/O 分配及指令,会 使用编程软件。

④ 能根据需要编写简单 PLC 应用程序。

 能对 PLC 控制系统进行安装、调试、 运行

 

 

5

 

 

电气识图

 电气控制线路图 的识读和绘 制。

 电子线路图的识读与绘制。

 根据 电气原理图查找电气元 件实物,并能处理相关电气故障

① 掌握电气图样的识图方法。

 掌握电气图样中的各种电气元件图 形符号的含义。

 掌握典型电气图样和电子线路图样的 绘制方法

 

 

 

6

 

 

机床电气线路 安装与维修

 

① 安装机床电气线路、液压传动 与控制系统。

② 调整机床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。

③ 判断与排除机床常见故障

 了解低压电器元件的结构、使用规范, 能对常用低压电器进行安装及性能检测。

 理解常用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 原理,能完成线路安装。

③ 能根据故障现象、电路图,检测常用 普通机床的常见电气故障, 并能排除故障

 

 

7

 

 

机电设备安装

与调试

① 核对并检测机电设备零部件。

② 连接并预调试电气线路。

 安装并调整机械装置。

④ 安装并调整液压传动与控制 系统。

 能熟练运用工具对机电设备的机械 部分进行组装。

② 能识读电气、液压、气动原理图或接 线图,并对电气控制线路及气路进行连接 与调试。

 


 

续表

 

序号

课程涉及的主

要领域

典型工作任务描述

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

 

7

机电设备安装

与调试

⑤ 连接并调试机电设备各系统。

⑥ 判断并排除机电设备常见故障

③ 能读懂较复杂的控制程序,并能设计 简单程序使系统正常运行。

④ 能排除系统的机械及电气故障

 

 

 

 

8

 

 

 

自动化生产线 安装与调试

 组装自动化生产线。

 预调试电气系统。

 调整机械装置。

 调整气动系统。

⑤ 安装并调整液压传动与控制 系统。

⑥ 调试并运行自动化生产线

 理解自动化生产线机械传动的常用 控制方式。

 能进行典型生产线的机械装配与调 试、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、气动与液压系 统回路连接。

 初步掌握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 与调试方法

3)专业拓展课程

主要包括: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、数控加工与编程、智能制造技术基础、机电产品营 销、机电设备管理、单片机控制技术应用、应用文写作、信息检索等领域的内容。

8.1.3    实践性教学环节

实践性教学应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。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实验、实习实训、毕业设计、 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, 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。

1)实训

在校内外进行维修电工、电子装配与焊接、钳工、机械加工、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等实 训,包括单项技能实训、综合能力实训、生产性实训等。

2)实习

在通用设备制造行业、机械设备修理行业的通用设备制造、机械和设备修理企业进行实 习,包括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。学校应建立稳定、够用的实习基地,选派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 和人员,组织开展专业对口实习,加强对学生实习的指导、管理和考核。

实习实训既是实践性教学,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,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。 学校可根据技能人才培养规律,结合企业生产周期,优化学期安排,灵活开展实践性教学。  应严格执行《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》和相关专业岗位实习标准要求。

8.1.4    相关要求

学校应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。发挥思政课程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 用,在思政课程中有机融入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相关内容;结 合实际落实课程思政,推进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育人,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 的有机统一。应开设安全教育(含典型案例事故分析)、社会责任、绿色环保、新一代信息 技术、数字经济、现代管理、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(活动),并将有 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;自主开设其他特色课程;组织开展德育活动、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


 

实践活动。

8.2    学时安排

每学年为 52 周,其中教学时间 40 周(含复习考试 累计假期 12 周,岗位实习按每周 30 学时安排,3 年总学时一般为 3300 学时。实行学分制的学校,1618 学时折算 1 学分。军 训、社会实践、入学教育、毕业教育等活动按 1 周为 1 学分。

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 1/3,可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规定范围内适 当调整,但必须保证党和国家要求的课程和学时。专业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 2/3。实习时 间累计不超过 6 个月,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分阶段安排,校外企业岗位实习时间一般不超  3 个月。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要占总学时 50%上。各类选修课程的学时占总学时的比 例应不少于 10%

招生报名
咨询电话
扫一扫

扫一扫
关注学校

返回顶部